冬日闲暇,手捧戴望舒墨迹,浅尝辄止,自觉才疏,未敢妄论高深。因而,先以搜集资料为引,如织女穿梭,编织对其的了解,后以匠心独运,裁剪拼接,以期感悟诗魂。
戴望舒,号“雨巷诗人”,戴丞其名,朝宋其字。1905年,杭州烟雨中诞生的才子,根系江苏南京。八岁启蒙于杭州鹾务小学,十四载年华迈进宗文中学,后又在上海大学砥砺学问,终至震旦大学法文班,开启诗篇。《我底记忆》、《望舒草》等作品,如夜空中璀璨星辰,照亮文坛。他曾主笔《星岛日报·星座》,挥洒才情,1950年,诗心永逝于北京。
他以流星般的生命,刻画诗人之心,离世五十余载,诗名依旧回响。
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,戴望舒独树一帜。诗作不过百,却占据诗坛一席之地;未曾留系统诗论,但零星墨迹,亦受推崇。他以现代派之姿行走诗坛,却在生命终章,挥洒出血泪交织的现实篇章。
戴望舒,中国现代文学之复杂存在,新诗史上一笔不可磨灭。他以笔为剑,提升了象征诗派的境界,缩短了与主流文学的距離,改变了形象,映射出封建社会末梢的混乱,及知识分子之心。许拜维艾尔在《不相识的朋友们》中言:
“未来的兄弟啊,你们会感叹:
‘一位诗人,取走平凡言语,
以更深的悲悯,轻抚我们心伤。’"
戴望舒,诗人也,翻译家也。其译作,如陈玉刚、陈丙莹所述,为中西诗歌交流之桥梁,范本之作。自三十年代始,他译介法国诗篇,将雨果、魏尔伦等人的作品带入华语世界。虽曾持“诗不可译”之见,但实践证明,真诗永存,翻译如试金石,去伪存真。
戴望舒强调“忠实”翻译,传神,诗意盎然。观其翻译魏尔伦《瓦上长天》:
瓦上长天
宁静而深邃!
瓦上高树